新闻资讯
链接全球顶尖科技人才及产业资源
当前位置:首页 >
新闻资讯阿希姆·弗兰克(Joachim Frank)教授于1940年9月12日生于德国锡根,他因发明单粒子冷冻电镜(cryo-electron microscopy)而闻名全球,此外他对细菌和真核生物的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做出重要贡献。
2017年为表彰其发展了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,以很高的分辨率确定了溶液里的生物分子的结构,与理查德·亨德森、雅克·迪波什一同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。
从事科学研究,是阿希姆·弗兰克教授从孩童时代就拥有的梦想。他告诉每经记者,从8岁开始,他就已经开始做起了实验。“在高中的时候,我的物理成绩非常出色。毫无疑问,我会选择科学研究,作为我职业生涯的追求。”
行动是迈出梦想的第一步,而坚持才是梦想最终能否落地的关键要素。
一直以来,他一直坚定选择从事科学研究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。他说道“只要我拥有生活必需品,那么就算其他职业薪酬再高,我都会选择科学作为自己的事业。”
诺贝尔奖不过是阿希姆·弗兰克教授在坚持梦想道路上的一块证明奖牌。当然,在他看来,获得诺贝尔奖,给他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变化。
他收到了来自全世界的邀请,有机会去结实很多有趣的人。“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奖庆祝活动让我毕生难忘,非常高兴全世界对我多年科研工作的认可。”
研究成果虽然早已完成,但直到多年以后才被世界认可。这种情况,许多专注于开创性基础研究的科学家都有着类似经历。
“不要轻易因失败而灰心。睁大眼睛,寻找意外结果所带来的机会。”
阿希姆·弗兰克:要具有广泛的外围视野,要对其他学科给予的建议和暗示抱有开放性态度。当然,情况发生变化,还需要做好改变策略的准备。这些对于成功来说至关重要。”
同时,他也指出,一个科研团队能够高效运转,离不开良好的组织架构和包容的环境。“科研最好没有自上而下的干预。如果一个团队内部没有森严等级制度的话,那么这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就会更高,并且更具有创造力。”
从2008年第一次来到中国起,Joachim Frank教授曾多次造访中国。在交流过程中,他回忆起他上次来到中国成都的经历:“我和我的妻子来到成都,去了四所大学。这里的文化、博物馆和河流水道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”
“科学无国界,”阿希姆·弗兰克教授强调:“无论走到哪里,对待科学都需要有开放的态度和知识自由。”(来源:每日经济新闻)
如需合作,请联系诺库
上一个:阿达·约纳特:以色列杰出科学家